暖瓷

山静似太古,日长如小年——记《古书之美》

null

【小摘】

1.收藏的一大误区是作为一种消遣。我对此并不反对,但想要收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或者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,必须先对收藏之物有所了解。古人讲究“不破不立”,“破”的前提是要通读,否则,你沾沾自得的发现,岂不知是古人早已嚼烂的东西,读书的广与博是收藏古书的基点。(采访中多次提到【体系】,这种思考方式是要学习的。)


2.美是很主观的,你的愉悦和他人的愉悦不同,但愉悦本身没有区别。(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也许不是苦难,而是愉悦)


3.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对方,尊重对方的前提是尊重对方的世界观。


4.我时时都有逃世和遁世的倾向,想要“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”。走进办公室,处理公司琐事和商业往来,都非我性情所悦,只是谋生手段。我的兴趣在于书,读书的快乐远远大于其他一切。但我告诫自己,要活在当下,必须务实地做好这一切。既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那就首先打好基础,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,任意分割社会的价值观念。


5.当他得到了那么多,其实也忘记了自己得到过那么多。他因此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抵达某种单纯境地。


6.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我是一个凡人,不可能面面俱到,花精力做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。生活有不同的选择,是一个取舍的过程,只是每个人取舍标准不同而已,有的人觉得天天柴米油盐就是好,我也不反对。


7.时间就这么多,再被割掉那么多块,当然不会产生大块的东西,这不是很正常吗?如果能成大事,是因为舍弃了其他的,道理人人懂,但谁都不舍得放弃。大家都是理论上的高手,但一到了具体事情,很少能像我这么彻底。我不喜欢就不喜欢,说不做就不做。


8.读书越多,越能客观看待社会,古人云,读书使人明志,明志二字就代表着客观;另一方面,随着读书的增多,心态更加平和。平和意味着开放,而非仇视,让我更能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的真正含义。(存在即合理,并不是冷漠,而是平和的心态)


9.疑问是一切知识的基础,你会重新审视,从字里行间读出问题所在,会分析逻辑过程中的破绽,这就是会读书了。换句话说,人读书需要升华,需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如果始终处于为读而读的层面,就是不会读书。


10.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,主要看他读了什么书。当然,不读书的人不在此论。每个人就像电脑,自有一套程序,这是自身的修炼。但程序运行需要大量的数据,这些数据就是他读的东西。他对人生的判断和行动均来自于他读的书,不可能突破这个框架。(可是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多元了)


11.有时,“回头找”是一件会令自己失望的事情,因为物是人非。


12.你看我也许会像看一个标本。但我为什么这么做,至少让人知道这个社会还没有流俗到所有人都一个模子。这件事做起来时,某种程度上就有其标杆意义,这个标杆意义不只是我,也是一种行为。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告诉人们,什么样的存在是精华与优雅。让别人看这个人做这样的事情,这样来思考这个世界,这些书对他产生哪些影响。这是在藏书之外产生的,一种近似于行为艺术的做法。(看这段话时是感动的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愉悦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,但美,还是会有一种普世的标准的,——因为有些人把自己活成了艺术,以此向世人证明。)


13.云龙皮纸、花瓣纸、发笺纸、罗纹纸、水印龟纹纸、水草纸……光是看到这些名字便可想象它们的美将是何等光景。在日本和欧洲一直都有古纸档案,而在中国却没有完整档案。他一直想效法弄出一个中国印刷用手工纸纸谱,也曾与当地政府联系,但对方觉得出自私人厂家无意义也无所成,全无兴趣。“而我耿耿于怀不死心,还想凭靠一己之力做出来。”所有的工艺手法和过程都由研究所整理信息并记录,留下档案。复制做出的古纸,用来刷书。


14.《鹤林玉露》:……余家深山之中,每春夏之交,苍藓盈阶,落花满径,门无剥啄,松影参差,禽声上下。……而归倚杖柴门之下,则夕阳在山,紫绿万状,变幻顷刻,恍可人目。牛背笛声,两两来归,而月印前溪矣。(很喜欢的一段古文,出现在序言里)


【读前读后】


一眼就被书籍的装帧所吸引,封面、厚度、尺寸,都恰到好处的模样。当然,我的兴趣点是在于古书二字。因为价格,几次在书架前徘徊犹豫,才把它带回家来。这样也好,越是这样反复考虑过是否要读、要拥有的书,越不会被搁置。花了五个晚饭后的时间去读,不得不说纸张的质量很好,彩页的印刷也很棒,确实是该这个价位的。


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:访问记、古书收藏和古书谈。


第一部分是安妮宝贝对于藏书家韦力的采访。我觉得安妮的采访是很棒的,如她所说,做功课是为了基本了解受访者并避开被问过的问题,并不准备问题,也不预设或断论。并且,采访部分的松动感很好的中和了后面两部分严密的知识性,使本书读起来更舒服。虽然对安妮宝贝并不熟悉,但也觉得由她来做这件事是极为恰当的。文字间的凉薄与体贴,访问内外,字里行间,描摹架构出那个把对生活要求降到最低最简单,却在他的领域里丰富到(当代来说)不可企及的藏书家来。总是敬仰于这种执着的,可贵在于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

第二部分是关于古书收藏的历史,以及古书的类别形态等。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类知识,也并没有另作考证,对于我来说是干货了。


第三部分是韦力对于自己所藏部分善本背景及收藏经过的详细记述,读起来还颇有趣味性。


于是结构便也是不错的了。


总的来说是本读起来很舒服,会让人有愉悦感的书。


评论
热度(18)

设计师,思想体系建立中。。。

© 暖瓷 | Powered by LOFTER